兩部門聯合調整產業結構
發布時間:2009-12-16
國土資源部和環境保護部日前聯合舉行了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信息發布會,指出在進行土地規劃和土地調控時,政府部門要優先保障高技術、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產業發展用地。要嚴格控制建設規模,合理調整土地結構和土地布局,防止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多占地的產業進一步擴張。
環保部要求:一方面,對符合環保要求,涉及民生工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后重建的項目,特別是有利于擴大內需的國家重點項目,開辟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綠色通道;另一方面,要嚴格高耗能、高污染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審批促使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降低污染,優化產業結構。要按照有保有壓的原則,充分發揮環境影響評價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作用。
2009年以來,環保部共收到339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涉及投資17210.602億元;對47個項目不予批復、退回報告書或暫緩審批,其中鋼鐵、化工、電力等行業的項目占70%以上,涉及投資1909.867億元。
環保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祝興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環保部門應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項目規模,不得審批不符合環保標準的項目。要進一步嚴格對產能過剩、重復建設行業企業的上市環保核查,建立完善的上市環保監督制度,提高總量控制要求。2009年,要對“十一五”期間審批的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風電設備等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清查,重點調查項目施工期間的環境監測情況、落實“三同時”制度(指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以及區域性開發建設項目的污染處理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的制度)情況、日常環境監管情況等,對未批先建、未落實“三同時”制度、達不到排放標準、未進行環境保護驗收或驗收不合格即擅自投入生產的項目責令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