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建筑施工企業應對PPP模式下風險防控的幾點認識
發布時間:2015-10-08
自2014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以來,一個以“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通過創新投融資機制,充分發揮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在經濟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受到廣泛的重視。各地政府也相繼推出了一批示范項目。同樣,社會各界也對這一經濟運行模式給預了高度的關注。作為中國建筑業領軍者的中國鐵建也利用網絡視頻這一信息平臺,邀請中國PPP學界第一人,清華大學王守清教授,對全系統內的有關領導及相關業務人員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培訓。結合聆聽教授的講課,并通過課后查閱有關資料,以加深自身對這一“新”理念的認識和理解,并就我本人的理解談一些還不算很成熟的體會,一則算做學完之后,為鞏固所學內容而補交的一份比較潦草的作業;二則則渴望能夠同業界同仁商榷、交流,共同提高。
應該說,PPP模式并不是新鮮事物,不論在國外或者國內,都有許多可供借鑒的操作實踐經驗。這個最早起源于上個世紀80年代的英國,此后傳入中國,并由一批港商進入了中國高速公路建設領域,以合資企業的形式,與多個省市政府合作,運用國外資本,采用BOT建設-運營-轉讓)模式,并很快在全國各主要城市掀起高潮,并延伸到自來水、地鐵、新城開發、開發區建設、燃氣、路橋等領域。雖然有成功的案例,但失敗的例子更多。究其原因,除了在引入之初,由于缺乏相關的行業經驗,政府缺少跟私營企業簽訂公平合理合同的能力,制度和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不夠完善,而引發公共利益和企業收益之間沖突和矛盾;對項目運行過程中所存在的周期長、中間變數多等因素缺乏足夠的考量,是項目運行的長期性的經濟和市場風險不可預控。這就不免引發我們共同對這一問題的深度思考。
首先,新的一輪PPP模式熱潮的興起,不僅參與的機構有了進一步的拓展,其涉及的領域、行業和業務板塊也有了進一步的拓寬。同時,PPP模式具有“伙伴關系、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三大特征;而對于這個在新的運行模式之下有關各方權責利的劃分和在各自在不同發展階段目標責任的界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這就對相關行業、財務、法律、金融、環境等多方專業中介咨詢機構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同樣,建筑施工企業要想廣泛的參與其中,借助PPP東風實現企業發展的可持續和轉型升級,打造再次跨越式發展的新引擎,通過企業內部結構的優化調整和引進吸收,組織和培養一支與之相適應的項目運作前期的合理定價,相關財務、法律以及金融風險的管控,項目組織實施階段各類潛在風險防控等相關領域的專業化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是實現這一工作規范有序推進的基礎性工作。建筑施工企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經營理念,長期從事作為國家基礎產業的施工管理,盡管隨著市場發展的延伸,不斷探索資本運營架構下的BOT、BT、 BOO、TOO等多種經濟模式,并在國際通行總承包模式進行積極的探索。但由于國內市場機制的不夠規范以及各種不可預測因素的影響,在這其中雖有不少成功的經驗可供借鑒,但失敗的教訓同樣需要汲取。PPP模式其運行的周期比較長以及所涉及的相關問題的復雜程度遠遠超過前者。這就需要我們統籌謀劃,建立以相關行業領域的一流的專家團隊技術指導的智庫,以企業內部相關業務板塊一流的運營、管理人才組成的腦庫,以具有豐富現場運行組織管理經驗的生產、項目日常運營管理的人才隊伍,進而為推進PPP模式健康有序,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大引擎。
其次,強化對項目運作的開發風險、信用風險、工期工效風險、運營風險的有效管控,是實現企業在PPP模式下健康有序發展的決定性因素。PPP模式由于其項目運行模式的周期長,通常模式是由社會資本承擔設計、建設、運營、維護基礎設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過使用者付費及必要的政府付費獲得合理的投資回報;政府部門負責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價格的質量監管,以保證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這種政出多門的格局必然使項目在運行中受到外界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存在許多潛在的風險。因此,項目立項初期的調研費、可行性研究的相關費、相關業務的各類咨詢費。需要政府特許權協議,涉及各類復雜的審批程序,由于諸多不確定因素造成項目不能按照預期的目標推進需要應對的各種預案等等,都構成了項目的開發風險。
由于PPP模式是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多方參與、周期長的運行模式,項目多采用有限追索的融資方式,而貸款的償還主要靠項目未來收益,貸款方面比其他方面有更多的風險。因而對項目的獲益能力及參與方的信譽必然會要求更高。這種獲益能力必須是建立在對項目所在地經濟發展總量評估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這也不由讓筆者想起多少年前在有關資料上看到的一種現象,某地要進行一項區域開發進行招商,只有幾百億的投入,在項目前期運作階段就在招商標牌上標出了上千億元收益的預期。這種看上去合理的行為背后卻讓人們對其是否“誠信”大打折扣。這就要求我們在項目運作前期,必須構建有各方頂級專家參與的項目咨詢論證團隊,對項目運行各種要素進行科學的評估,有效規避風險。當然,項目在建設階段因各種因素而造成的工期延誤、成本超資等風險,這是作為建筑施工企業在日常的生產經營實踐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也同樣需要得到高度重視,因為它也勢必對后續的運營成本、運營效益產生影響。
對于項目建成后的運營管理就顯得更為重要。比如一項市政道路交通建設項目,如果采用PPP模式運作。在歐美等國家,會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合理定價,同時又會隨時間等因素進行相應的調整,有一個“利益分割帶”。另一方面,國外在設計一個項目時,會請專門的咨詢機構進行評估設計。按照上海財經大學助理教授王茵介紹:在國外,由于項目周期長,中間變數多,從立項之初,就要充分考慮到各種問題,“招投標過程中企業的一份企劃書由設計方、施工方、金融機構、律師等專業團隊打磨幾輪完成,光是企劃書的造價就高達500萬-1000萬美金”。而在國內則是先做了再說,問題都是在過程中才慢慢出現,并沒有一個合同能夠約定責任主體;同時,一些地方政府關于迫于經濟環境或者政績等因素,在缺乏科學測算論證,在對項目在未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的收入預期缺乏必要的評估測算的基礎上,盲目的上項目,進而帶來項目后期運營的風險,甚至導致項目半道流產,這些都需要我們從容去面對。
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主力軍的建筑施工企業,在當前深化改革、經濟結構和經濟運行方式進一步調整的大背景下,深刻領會“鼓勵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業投資和運營。”的科學內涵,牢固樹立依法履行項目契約,依法企業的基本理念。堅持依法合規、重諾履約、公開透明、公眾受益、積極穩妥的理念;以求真務實的態度,準確把握PPP模式與BT模式的在合作方式、支付方式、利益訴求以及風險管理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建立健全協調管理機構,細化方案,落實責任;著力構建適合PPP模式發展的制度環境;以科學的態度、嚴謹的作風,合理吸收企業在過去BT、BOT項目管理運營中的成功經驗,防范和規避風險,搶占先機,借國家產業政策調整的東風,搭乘新一輪基礎建設的早班車,實現企業跨越式可持續發展。
作為建筑施工企業大軍中普通一員,深感企業發展的每一步都與自身的成長進步休戚相關;但因自己才學疏淺,對資本、對經濟都是個實實在在的門外漢。因而也只能本著學習的態度,難免掛一漏萬,并且唯恐出現許多錯誤而造成誤導。但PPP作為一種以各參與方“雙贏”或者“多贏”為合作理念的現代融資模式,必將為國家建設和企業跨越式發展創造許多天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需要我們每個從業者在學習中摸索,在實踐中鞏固提高。那么就讓這篇拙文成為自己向同仁們發出的一份郵件、一個善意的邀請,以便與大家共同學習探討、商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