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城市建設須遵循“三可”準則
發布時間:2009-09-14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 仇保興
最近幾年,很多地方都制定了建設生態城市的發展戰略。然而,很多人并不清楚生態城市的概念和標準,導致個別地方出現了盲目建設生態城市的現象。
生態城市建設有利于解決我國的節能減排問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認為,真正的生態城市應該是可復制、可持續、可推廣的。9月8日,仇保興再次就生態城市建設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工業發展使綠色城市變成灰色城市
仇保興給生態城市下了明確的定義:生態城市是指有效運用具有生態特征的技術手段和文化手段,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從城市發展史的角度來看,在工業時代到來之前,城市其實是綠色的。當時的城市實際上是為農村服務的貿易中心和權力中心,對自然的索取和破壞極為有限。但在短短300年間,工業發展就讓綠色城市變成了灰色城市。盡管目前城市人口僅占世界總人口的50%,但城市人口消耗的資源卻占人類消耗資源總量的85%。
生態城市建設的“三可”原則
仇保興認為,目標、規劃和實施是推動生態城市發展的3個要素。仇保興詳細解釋道,這里所說的目標是指生態城市建設可以達到的程度。以中新天津生態城為例,生態城市建設要遵循“三可”原則:一是目標構成要具有可約束性,即這個目標要對社會各界有約束力;二是目標要具有可分解性,即可將城市總體目標分解為社區目標、企業目標、家庭目標等,促使全社會都參與到生態城市建設中來;三是指標體系要具有可實踐性,即根據現階段我國的國情和科學技術水平確定合理的目標,并以合理的成本達到資源可循環利用的目的。
中新天津生態城建設遵循生態環境健康、社會和諧發展、經濟高效循環、區域協調發展等多項準則,其中每項準則又具有多層含義:生態環境健康可以解釋為自然環境良好、人工環境協調等,社會和諧發展可以解釋為生活模式健康、基礎設施完善、管理機制健全等,經濟高效循環可以解釋為經濟持續發展、科技創新活躍、就業總體平衡等,區域協調發展可以解釋為自然生態協調、區域政策協調、社會文化協調、區域經濟協調等。
盲目建設生態城市易走彎路
五六年前,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其他幾家規劃機構的專家在為深圳市福田區和上海市浦東新區作建設規劃時,在這兩個地區設計了人行道和自行車道。規劃方案對外公布后,這項設計卻遭到了一些人的嘲笑。他們認為,在當今時代,人行道和自行車道是落后的象征,早該被淘汰了。
在規劃實施階段,這項設計被取消了。但最近,深圳市福田區和上海市浦東新區開始重新規劃人行道和自行車道。因為很多外國游客發現,在浦東新區的陸家嘴地區,從一棟大樓到附近另一棟大樓居然沒有人行道可走。難道就連去100米以外的地方,我們也必須乘坐汽車嗎?很顯然,這樣的規劃是荒唐的。現在,上海市規劃局調整了浦東新區交通規劃方案,重新規劃了人行道和自行車道。
仇保興再次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綠色出行意味著人們在出行過程中要盡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人行道和自行車道規劃、建設方面多下工夫。只有城市交通系統實現了綠色化,城市才能最終實現綠色化。仇保興認為,目前我國正處于機動化與城鎮化重合的歷史階段,要搶在人們習慣使用小汽車之前重新普及綠色出行方式,避免走美國式的城鎮化發展道路。
生態城市應達到多項標準
我國的生態城市各不相同。仇保興認為,目前我國主要有兩類生態城市:一類是在荒蕪的鹽堿地上建設起來的衛星城,如中新天津生態城;另一類是在工業區或老城區的基礎上改造的生態城市。我國大多數生態城屬于第二類。
仇保興以中新天津生態城為例,詳細介紹了生態城市應達到的各項標準:一是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等各類保障性住房占住宅總量的比例不低于20%;二是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即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潮汐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應結構中的比例不低于15%;三是非傳統水源水利用率,即再生水、海水淡化水、雨水等非傳統水源水在用水總量中所占的百分比不低于50%;四是萬名勞動者中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全時當量不低于50人/年;五是就業住房平衡指數不低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