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建筑業發展成就
發布時間:2008-12-23
(一)1978—1992年,建筑業改革在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中率先推開,管理規范,競爭有序的建筑市場初步形成。
改革開放以來,建筑業由過去被看作的消費性部門,變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物質生產部門。1984年國家把建筑業改革作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突破口,國務院下發《關于改革建筑業和基本建設管理體制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建筑業的各項改革全面展開。主要內容包括:改革承發包制度,推行招標承包制;改革分配制度,推行百元產值工資含量包干;改革用工制度,推行勞動合同制;改革施工企業自主控制質量辦法,形成企業自控、社會監理、政府監督的工程質量管理體制;改革企業經營管理辦法,全面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改革對建筑企業的管理辦法,從1985年開始,對建筑企業實行資質等級考核,全面實行資質管理。這一時期,以臨沂地區建筑公司為代表的大中型企業改革全面展開,企業實行了承包經營責任制,在企業內部,全面推行項目管理制、設備租賃制和內部銀行制,企業發展處于全省同行業領先水平,同時鄉鎮建筑企業發展迅速,農村建筑隊伍進城施工。為配合建筑業的改革與發展,加強建筑企業管理,臨沂地區建委先后成立建筑業管理站、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建筑工程定額管理站、建筑工程招標投標管理辦公室等建筑業管理機構。為規范建筑業管理,促進建筑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1992—1998年,建筑業管理體制不斷完善,企業改革不斷深化,現代企業制度初步建立。
1992年鄧小平南巡談話發表,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我市建筑業改革與發展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實現企業制度創新;以調整產業結構為重點,培植企業集團;以科學管理為核心,建立和完善企業管理制度;以規范企業經營行為,改善企業外部環境為目的,抓好行業配套改革。其間,國有企業臨沂地區建筑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成功組建天元建設集團。在集體企業中平邑縣建筑公司率先完成股份制改革,并成立山東冠魯集團有限公司。通過集團帶動,大力組織外出施工,臨沂地區建委,先后在我省的濟南、東營、青島以及北京、上海、海南等地設立外出施工辦事處,幫助外出施工企業開拓市場,協調關系,我市外出施工在全省處于領先水平。1995年撤地建市,建設管理體制進行相應改革,成立臨沂市建筑業管理局,負責對全市建筑業實行行業管理,工程質量、安全生產、市場管理、教育培訓等得到加強,行業整體素質有明顯提高。在此期間,為規范建筑業改革與管理,國家、省、市相繼出臺一系列配套政策,1993年,建設部、國家體改委、國務院經貿辦聯合頒發《全民所有制建筑安裝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實施辦法》,明確,使企業成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商品生產和經營單位,成為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企業法人;圍繞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必須轉變職能,改革管理企業的方式,發育和完善建筑市場,搞好各項配套改革,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配合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行業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一是招標投標制度進一步規范。1994年《山東省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管理條例》頒布實施,我市出臺了《臨沂市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管理實施細則》,評標定標方法不斷改進和完善;二是工程造價管理進一步完善。實行“政府宏觀指導,企業自主報價,競爭形成價格,加強動態管理”的工程造價管理制度,平等競爭的價格體制初步形成。同時為改變不同性質企業負擔差異,1996年省政府批準,改革建筑企業勞保費用管理辦法,實行統一收繳,統籌使用,減輕了國有及集體大中型企業的負擔;三是建筑市場管理方式有了新發展。制定頒發《臨沂市建筑市場管理辦法》,《外地施工企業進臨施工管理辦法》,建立有形建筑市場(即建設工程交易中心),推行工程報建制度,貫徹建設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管理辦法》,執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四是工程質量管理進一步加強,工程質量穩步提高。開展了“治理工程質量通病”行動,設立了“文明示范”工程,“沂蒙杯獎”工程,提高了企業創優意識。五是科技教育成果顯著。1992年臨沂建筑職工中專成立,天元建筑技工學校向社會招生,為我市培養了一批專業人才,1994年建設部提出建筑業重點推廣應用10項新技術,在我市作出積極響應,成立專門技術攻關小組,大力開展全員性質量管理活動,我市在歷屆QC活動成績斐然,共獲得一等獎10項,二等獎28項,三等獎32項。崗位培訓工作發展迅速,完成中級崗位、項目經理培訓等28000人,為我市建筑業快速發展提供了人才保證。
(三)1998年—2002年,建筑業管理進入法制化,企業發展走向集團化。
為了加強對建筑活動的監督管理,維護建筑市場秩序,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安全,促進建筑業健康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頒布實施,對建筑工程施工許可管理、建筑工程發包與承包、推行建筑工程監理制度、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管理、建筑工程質量管理以及有關法律責任做出明確規定。配合《建筑法》的貫徹落實,在總結建筑業二十年改革的基礎上,繼續深化改革:即一是建立嚴格規范的建設市場準入制度;二是建立起嚴加規范的政府投資工程管理制度;三是改革傳統的項目建設組織方式,建立完善的工程咨詢設計監理制度;四是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政府工程質量監督制度;五是建立通過市場競爭形成工程價格的機制;六是建立以工程擔保和工程保險為主要內容的工程風險管理制度。并出臺包括《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建筑業工程施工許可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建筑業和工程建設法規體系,建筑市場運行有法可依的局面基本形成。建立和完善了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新的建筑安裝企業、勘察設計、工程監理、招標代理、造價咨詢企業資質管理制度;工程招標投標制度、質量監督制度、安全監督制度、工程監理制度、施工許可制度、施工圖審查制度、工程竣工備案制度等。
(四)2003年以來,建筑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企業規模實力不斷提高,科技教育工作得到加強。
我市的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加速,為建筑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引擎和動力,同時根據建筑市場發展的要求,緊緊圍繞“做大做強臨沂建筑業”的總體目標,加大企業結構調整,出臺了《臨沂市裝飾裝修管理辦法》,市政府下發了《加強建筑勞務分包管理工作的意見》,幾年來共發展裝飾裝修企業136家,勞務分包企業275家,逐步形成以總承包企業為龍頭、專業承包為依托、勞務分包為基礎產業結構,企業集中度加大,產值過億元企業32家,2007年完成產值94.8億元,占全部建筑業總產值的62%。企業加快經營結構調整,由過去單一承擔房屋建筑,向設備安裝、注釋裝修、道路橋梁、市政公程等擴展,由單純從事建筑業,向房地產開發、建筑機械制造與租賃、建材加工等相關行業發展。企業改革改制基本完成,現代企業制度已經建立,在天元建設集團完成國有股權全部退出后,我市建筑業企業國有股份的比例已不足10%,建筑企業已普遍實現民營化,隨之企業內部管理及分配制度發生重大變革,企業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山東天元建設集團、山東冠魯集團、山東魯班建設集團、山東華魯建安集團等通過ISO90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和OHSAS1800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建筑業進入健康穩定發展時期。
進一步加大建筑市場管理力度。市政府印發了《臨沂市建筑市場管理規定》,市建設局印發了《臨沂市建設工程監理管理辦法》、《臨沂市建設類企業不良行為記錄和公示辦法》、《臨沂市建筑企業行業自律公約》等,建筑市場秩序有較大改善。積極推行工程量清單計價招標,規范招投標行為,市建設局與市監察局聯合下發了《關于切實加強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管理的若干規定》,要求凡國有投資或國有投資為主的工程項目,必須實行工程量清單招標。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市政府出臺了《臨沂市建設施工現場環境與衛生管理辦法》,市建設局出臺了《臨沂市建設起重機械注冊登記管理辦法》、《臨沂市建筑施工安全生產整治工作法案》、《臨沂市建設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臨沂市建筑工程質量通病防治實施細則》,工程質量與安全生產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
加大新型墻材與建筑節能技術推廣應用力度。市政府出臺了《臨沂市新型墻體材料發展應用與建筑節能管理規定》,這一個規定的實施,標志著臨沂市新型墻材發展應用和建筑節能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軌道,建筑節能實現了從工程設計、圖紙審查、墻改基金征收、施工許證核發、工程監理、工程質量監督、工程竣工驗收的全過程監督,全面推行預拌混凝土,改善臨沂城市環境。五年來,全市應用新型墻材的建筑工程面積達900萬平方米。全市發展新型墻材生產企業79家,生產線105條,年產量達31億標磚,應用量達29億標磚,占應用總量的87.9%,市縣區建成區已全部實現了“禁實”,累計節約土地約9000畝。自2006年6,新建建筑全部執行住宅節能65%和公共建筑節能50%的節能標準,累計完成建筑節能面積805萬平方米,節約能源約56萬噸標煤。
努力做好建筑業教育培訓工作,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水平。出臺了《關于加強建設教育培訓管理工作的意見》,使建設系統各類資格性培訓和非資格性培訓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累計培訓各類建筑師、造價師、規劃師、結構師、咨詢師等職業資格和項目經理、中級崗位、技術工人、特殊工種等6.5萬人次。
科技工作取得較好成績。28項工程被評為省級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臨沂市人民醫院大樓被評為國家魯班獎和建設部科技示范工程;一批新建小區被省列為建筑節能小區。1項工法被評為國家二級工法,31項工法被評為省級工法。20項工程獲得省技術創新獎。17項成果獲得臨沂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省級三等獎一項,市級一等獎兩項,二等獎八項,三等獎六項。5人被授予“有突出貢獻技師”稱號; 1人獲“山東省建筑業十佳技術能手”;兩單位被授予“山東省建筑業十佳教育培訓基地”;兩人被授予“山東省建筑業十佳優秀企業家”,兩人被授予“山東省建筑業十佳優秀項目經理”;1家企業被授予“山東省建筑業十佳科技創新企業”。建設科技工走在全省前列。
積極做好清理拖欠工程管和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有效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維護了社會穩定。自2004年開始的三年清欠工作基本完成,全市累計清理拖欠工程款10.5億元,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投訴5197起,共為4.9萬人解決拖欠3.1億元,清欠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建立完善了清欠審查制度、建筑勞務工資保證金制度、建筑業企業農民工工資儲備金制度、勞動計酬手冊制度等清欠長效機制,有效的防范了新的拖欠發生。市建設局獲建設部、勞動部、中華全國總工會表彰的農民工工資專項檢查先進集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