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的中國建筑業
發布時間:2008-12-17
美國金融界
全球建筑業受到沖擊
此輪次貸危機使美國原本上升的房價開始下降,這直接影響了美國建筑業和相關行業的投資增長,消費者的需求也萎縮,這大大減弱了美國經濟的增長。另一方面,美國金融機構受次級債影響也將發生連鎖反應,無論是基金證券機構、投資銀行,還是保險公司都會受到牽連。建筑業是美國的支柱產業之一,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八。據了解,次貸危機確實影響了美國的建筑業。前幾年,美國房地產市場紅紅火火,出現次貸危機后,泡沫破裂,不到半年時間美國房地產就一落千丈。受此影響,2007年第四季度美國的經濟增長率從第三季度的4.9%直跌至-0.2%,全年增速也放慢到2.2%,為2002年以來最慢增速,同時還帶來了股市的急劇震蕩和下跌,并殃及全球股市。
金融危機也對俄羅斯的經濟領域產生負面影響,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建筑業。近年來,俄羅斯建筑業發展迅猛,成為俄羅斯跨領域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每年為俄羅斯創造近7%的國內生產總值。此前涌入俄羅斯建筑行業的外資紛紛叫停正在開展的商業項目。此間專家認為,如果金融危機持續擴大,將嚴重沖擊俄羅斯的建筑業,至少造成建筑業領域內15%~20%的從業人員失業,失業人員數量接近百萬人。
據法國《世界報》消息,由于新房建設量下跌,法國建筑業將有18萬受薪人受到失業的威脅。2008年法國新房施工量將比2007年減少9萬套。然而建設一套住房需要雇用2人,因此有大約18萬受薪人可能失業。法國綜合房地產公司11月已經向金融市場預告,由于住房購買量大跌,導致公司2008年全年推出的不動產方案降為110例,即比預期的減少40%。該公司今年前9個月共接到6897套新房和待建地產訂單,比去年同期減少28%。
中國建筑業略受影響
根據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的統計,今年1月份~7月份,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286.5億美元,同比增長48.7%;新簽合同額616.5億美元,同比增長69.6%。這個業績顯示出中國承包商在“走出去”方面穩步增長的實力。業內專家認為,與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危害相比,美國2006年爆發并延續至今的次貸危機并未給中國建筑企業的海外經營帶來非常明顯的負面影響。但專家同時也分析,美國的單個金融機構遠遠超過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的規模。美國金融機構總體比較大,金融資產達到幾十萬億美元,擁有上百家投行,今日的金融風險也非當年所能比,中國建筑業“走出去”的國際金融環境相當嚴峻。
具體到工程項目來說,金融風險主要表現在項目融資中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兩個方面。項目發起人與貸款人必須對自身難以控制的金融市場上可能出現的變化加以認真分析和預測,如匯率波動、利率上漲、通貨膨脹、國際貿易政策的趨向等,這些因素會引發項目的金融風險。
專家分析說,近兩年來全行業300億美元~500億美元的在建和已簽約工程項目受到直接影響,估算人民幣升值2%,會給境外工程承包行業帶來直接損失30億元人民幣~60億元人民幣。特別對出口信貸、BOT融資項目,由于其投資回收期很長,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會對此類項目產生長期影響。另外,從中國銀行公布的東南亞、非洲、中東國家5年至10年匯率走勢圖表分析及基本數字,可以看出我國境外工程承包企業主要工程履約地區的貨幣與美元兌換匯率整體走勢是下降的,因此存在較大的匯率風險。當前國際金融環境的動蕩,更是增加了建筑業跨國經營的風險,必須采取措施加以規避。
建筑企業如何應對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的震蕩局面對于境外工程承包企業來說,在項目融資和項目履約收匯期間無疑會遇到巨大的匯率和利率風險,如果企業不注重風險管理,不根據企業的定價結構將可能產生的成本、風險轉嫁出去,不積極應對可能出現的以上金融風險,隨時有可能使工程項目和企業本身招致重大損失。
除了在合同條款中規避風險以外,企業應該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規避匯率和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管理工具主要包括:即期外匯合約,遠期外匯合約、貨幣期權、貨幣掉期、結構性產品。利率風險管理的工具主要包括:遠期利率合約,利率掉期、利率期權、掉期期權、結構性產品工程承包企業可以和銀行簽訂利率掉期協議,將貸款利率由浮動利率轉變為固定利率,消除利率變動的風險,以保證企業未來利息支出的穩定和獲得預期收益。
利率期權和貨幣期權類似,與其他工具相比提供了很好的靈活性。企業選擇利率期權時可以要求銀行按企業實際貸款情況,量體裁衣設計期權方案。
專家分析,中國建筑企業向欠發達國家投資較多,這些地方建筑業的競爭激烈性相對較弱,投資方式主要以設立分支機構、承攬工程為主,而不是以收購兼并為主,投資周期就會拉長。目前美國次貸危機繼續深化和蔓延,國際金融市場仍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這對中國建筑業對外投資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歐美市場不能一概而論,金融危機與實體經濟也要區別對待,中國應繼續加快對外投資步伐,尤其是關系到中國經濟成長的戰略性投資,如資源礦產、研究開發、地產等,同時應回避周期性較強的投資,增加趨勢性、戰略性投資比例,如增加對能源原材料控制權方面的投資。為了規避風險,更為了長遠發展,承包商應考慮適時轉型,變危機為機遇。
中國建筑業面臨三大機遇
在全球性金融危機肆虐、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建筑企業被推到了歷史前臺。它們在承擔穩定經濟、拉動內需的歷史重任的同時,也獲得了時代賜予的新機遇。在金融危機狂潮的席卷下,全球建筑業日漸凋敝,中國建筑業也難逃此劫:房地產市場萎靡不振,相關行業如建材、家裝業日漸吃緊。然而,國家的宏觀調控選中了建筑業,將之作為國內經濟的發動機之一,建筑人又多出幾重機遇。
首先是災后重建市場廣闊。據測算,四川災后恢復重建投資規模將達到1.67萬億元資金,國家財政投入和各地援建等投資不到資金需求量的兩成,80%的資金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投入。住房重建、基礎設施重建、城鎮重建、產業重建、生態重建等五個方面構成了地震災區重建的主要內容,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商機。比如,災后重建僅建筑鋼材就需要3700萬噸,水泥更是到達3.7億噸。四川省副省長黃小祥表示,災后重建蘊含的巨大商機讓它成為全球投資者的空前盛宴,僅四川就拋出685個災后重建項目。
其次是鐵路建設大有可為。如果說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國家采取的是以公路基建投資為主拉動內需,那這一次將會以鐵路投資為主。
再其次是農村建設前景看好。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了建設新農村的綱領性文件——《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文件明確強調,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建設、加強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這些決定為建筑業“上山下鄉”開辟新市場,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國家的惠農政策將為建筑業“上山下鄉”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幾次重申:為了保障農村建設的順利進行,國家要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并要引導更多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村。建立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則為建筑業“上山下鄉”提供了建設用地保障。